尾矿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
(2022年4月6日生态环境部令第26号公布 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章 总 则
*条 为了防治尾矿污染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境内尾矿的污染环境防治(以下简称污染防治)及其监督管理。
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活动中产生的铀(钍)系单个核素活度浓度超过1Bq/g 的尾矿,以及铀(钍)矿尾矿的污染防治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放射性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尾矿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污染担责的原则。
产生、贮存、运输、综合利用尾矿的单位,以及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尾矿对环境的污染,对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对产生尾矿的单位和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实施控股管理的企业集团,应当加强对其下属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指导其履行尾矿污染防治主体责任。
第四条 国 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尾矿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地方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尾矿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国 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所属的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或者国 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委托,对管辖范围内的尾矿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 尾矿库污染防治实行分类分级环境监督管理。
国 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监督管理技术规程,根据尾矿所属矿种类型、尾矿库周边环境敏感程度、尾矿库环境保护水平等因素,将尾矿库分为一、二和三级环境监督管理尾矿库,并明确不同等级的尾矿库环境监督管理要求。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确定本行政区域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监督管理清单,并加强监督管理。
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定的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监督管理清单,对尾矿库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第二章 污染防治
第六条 产生尾矿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尾矿产生、贮存、运输、综合利用等全过程的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确定承担污染防治工作的部门和专职技术人员,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七条 产生尾矿的单位和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尾矿环境管理台账。
产生尾矿的单位应当在尾矿环境管理台账中如实记录生产运营中产生尾矿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综合利用等信息;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在尾矿环境管理台账中如实记录尾矿库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监测情况、污染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其落实情况等信息。
尾矿环境管理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其中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的环境管理台账信息应当一直保存。
产生尾矿的单位和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31日之前通过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平台填报上一年度产生的相关信息。
第八条 产生尾矿的单位委托他人贮存、运输、综合利用尾矿,或者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委托他人运输、综合利用尾矿的,应当对受托方的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的,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遵守*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落实尾矿污染防治的措施。
尾矿库选址,应当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基本农田集中区域、河道湖泊行洪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建设尾矿库以及其他贮存尾矿的场所。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尾矿库实际情况,配套建设防渗、渗滤液收集、废水处理、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等污染防治设施。
第十一条 尾矿库防渗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地质、水文等条件,并符合相应尾矿属性类别管理要求。
尾矿库配套的渗滤液收集池、回水池、环境应急事故池等设施的防渗要求应当不低于该尾矿库的防渗要求,并设置防漫流设施。
第十二条 新建尾矿库的排尾管道、回水管道应当避免穿越农田、河流、湖泊;确需穿越的,应当建设管沟、套管等设施,防止渗漏造成环境污染。
第十三条 采用传送带方式输送尾矿的,应当采取封闭等措施,防止尾矿流失和扬散。
通过车辆运输尾矿的,应当采取遮盖等措施,防止尾矿遗撒和扬散。
第十四条 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产生尾矿的单位,应当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者填报排污登记表,按照排污许可管理的规定排放尾矿及污染物,并落实相关环境管理要求。
第十五条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加强对尾矿库污染防治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其正常运行和使用,防止尾矿污染环境。
第十六条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采取库面抑尘、边坡绿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美化环境。
第十七条 尾矿水应当优先返回选矿工艺使用;向环境排放的,应当符合*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得与尾矿库外的雨水混合排放,并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污染物排放口,设立标志,依法安装流量计和视频监控。
污染物排放口的流量计监测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五年,视频监控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
第十八条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井。
尾矿库上游、下游和可能出现污染扩散的尾矿库周边区域,应当设置地下水水质监测井。
第十九条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以及土壤污染状况监测和评估。
排放尾矿水的,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在排放期间,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排放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还应当每季度对受纳水体等周边环境至少开展一次监测。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依法公开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等相关信息。
二十条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开展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发现污染隐患的,应当制定整改方案,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于每年汛期前至少开展一次的污染隐患排查。
二十一条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在环境监测等活动中发现尾矿库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存在污染物渗漏或者含量升高等污染迹象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及时阻止污染物泄漏,并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根据调查与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修复等措施。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尾矿库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存在污染物渗漏或者含量升高等污染迹象的,应当及时督促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采取相应措施。
二十二条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 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开展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编制、修订、备案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设并*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设施,储备环境应急物资,定期组织开展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二十三条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消除或者*事故影响,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本行政区域县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发现或者得知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应急处置、环境影响和损失调查、评估等工作。
二十四条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在尾矿库封场期间及封场后,采取措施*渗滤液收集设施、尾矿水排放监测设施继续正常运行,并定期开展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污染物排放符合*和地方排放标准。
尾矿库的渗滤液收集设施、尾矿水排放监测设施应当正常运行至尾矿库封场后连续两年内没有渗滤液产生或者产生的渗滤液不经处理即可稳定达标排放。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在尾矿库封场后,采取措施*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继续正常运行,并按照*有关规定持续进行地下水水质监测,直到下游地下水水质连续两年不超出上游地下水水质或者所在区域地下水水质本底水平。
二十五条 开展尾矿充填、回填以及利用尾矿提取有价组分和生产建筑材料等尾矿综合利用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第三章 监督管理
二十六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尾矿污染防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强化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对接与数据共享。
二十七条 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审批结果的监督与评估;发现设区的市、县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不具备尾矿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能力,或者在审批过程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应当依法调整上收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限。
二十八条 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将一和二级环境监督管理尾矿库的运营、管理单位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实施重点管控。
二十九条 鼓励地方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综合利用远程视频监控、无人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进行尾矿污染防治监督管理。
第四章 罚 则
第三十条 产生尾矿的单位或者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建立尾矿环境管理台账并如实记录的;
(二)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水污染物的;
(三)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
(四)未按规定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的;
(五)未依法开展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
(六)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尾矿,或者未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造成尾矿扬散、流失、渗漏或者其他环境污染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产生尾矿的单位或者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按时通过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平台填报上一年度产生的相关信息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向环境排放尾矿水,未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污染物排放口标志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按要求组织开展污染隐患排查治理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尾矿,是指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出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有价值的精矿后产生的固体废物。
(二)尾矿库,是指用以贮存尾矿的场所。
(三)封场,是指尾矿库停止使用后,对尾矿库采取关闭的措施,也称闭库。
(四)尾矿库运营、管理单位,包括尾矿库所属企业和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尾矿库管理维护单位。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环境保护局令11号)同时废止。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